数学,一学就会,一做就错,怎么办?
作为学生和家长,常常有一个误区,就是每次小考或大考后,总觉得有些题是因为粗心错了,其实,不会就是不会,不要为孩子找借口。
考不好,可能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熟练,解题技能训练不到位,思维拓展比较局限,课外知识积累浅薄,等等。
那么如何改变“粗心”一说,提高数学成绩呢?
一、数学基础知识 包括基本概念、基本公式、基本定律、法则和我们平时总结的解题方法和规律。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,我们要弄清来龙去脉,沟通相互关系,掌握推证过程,注意表达形式,归纳记忆方法,明确主要用途。我们建议先把每一讲最前面的“内容概述”里面涉及到基础知识复习一遍。
二、解题技能 包括:思维的技能、解题的技能、运算的技能等。我们建议同学们把所有的题目都操作一遍,尤其是在初学的时候没有解决的题目。在做题的同时,我们要注意三点:
1、要注意总结解题的规律。
2、重视计算能力培养。 数学的计算学习就像语文的识字学习,是最基本的。不识字,语文读不好,计算差,数学同样学不好。而且计算好,会给孩子数学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。现在的新教材对计算的重视度不高,练习量比较少,导致现在孩子的计算能力跟以前的孩子相比,有一定差距。家长每天应该孩子做30-50到计算题,长此以往,你会发现孩子计算越来越快,正确率越来越高。
3、对于每一道题目都要计算出最终的结果。 很多同学在解题时,只是满足于会解就行了。其实这是误区,当学生考试时遇到这样的题目时,还是不会解。
三、不能忽视了课本外的数学能力培养 课外数学能力,其实就是思维和知识的拓展,我们常常提到的奥数,其实就是最好的训练方式,很多的所谓奥数题,它并不难,只是教你从另外一角度看问题,跳出书本的方法解决问题,丰富孩子的知识面,当然,你不要要求你的孩子必须要拿奖,给他过多的压力,会使他讨厌学奥数。
大家不妨这么来看待数学和奥数:
1)课程内的数学:是每天的饭菜,保证生存所需。 2)基础奥数:是每周的运动,保证身体健康。 3)竞赛奥数:是专业的运动,目标是夺金。
所以,基础奥数是每个孩子都要去学习的,不要要求孩子学多少,每天一道题,或每周几道题,孩子学的既轻松又扎实,哪来的反感呢?
数学好,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好,如果说我会做,但由于马虎做错了,这只能说明孩子在能力上还有欠缺。并且家长可能总是误导孩子,告诉他你会做,就是马虎了,再认真一些就可以了。这种教育只会让孩子认为无所谓。反正我会。其实他做错了,起码证明他有能力缺陷。比如观察力不行,思维不够缜密。可能我说的不好听,但是这是一个事实。
如何通过训练避免孩子的粗心大意?
|